數據標準化:海事領域的下一場偉大革命
眼下,航運業正處於一場由數據標準化驅動的變革的風口浪尖,這場變革帶來的影響堪比20世紀50年代貨櫃運輸的起步。 Opsealog公司的總經理阿諾·迪亞努克斯(Arnaud Dianoux)日前探討了關於如何透過協調數位資訊來提高海上產業營運效率、永續性和合規性的研究。
據介紹,現代船舶從感測器、引擎和報告產生大量數據,每天高達20GB。但是,其中大部分數據仍局限於船上,即時傳輸到岸上的數據有限。標準化透過為整個產業提供一個通用的交流框架,能夠確保數據解讀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從而消除此類風險。
超越合規的策略優勢
雖然國際海事組織(IMO)和歐盟等監管機構正在推動數據標準化,但其好處遠不止於合規性。標準化數據有助於優化諸如燃油效率、引擎性能和排放等關鍵績效指標(KPI),從而實現更精準的決策。同時,標準化也能夠提高透明度,使船東和租船人能夠追蹤績效、確保合約合規,並建立更牢固的業務關係。
標準化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中也發揮關鍵作用,簡化了資料收集流程,並增強了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此外,它還有助於優化預測性維護,在問題惡化之前發現隱患,從而減少停機時間。
提升數據的表現力
如今,絕大多數船舶每天都在以各種格式手動進行位置報告,部分船舶還配備了有助於燃油監測的硬體設備。如果沒有標準化,這些數據往往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標準化的數據能夠實現跨船隊比較,數據收集自動化,減少目前對船員造成負擔的人工操作。同時,這也能減少錯誤,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營運效率。
令人鼓舞的是,海事部門已經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擁抱數據標準化,有效發揮其領導作用。這些合作努力表明了,該行業已認識到標準化的變革潛力,並突顯了為建立更高效、透明和可持續的未來而奠定基礎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據介紹,Smart Maritime Council 推出了《船舶正午報告標準化資料集1.0版本》,為整個產業創造了統一的報告架構。為保護近海支援船的協會ISOA則發布了適用於正午報告及更廣泛領域的數據標準化指南,遵循行業製定的《OSV行業脫碳的10條原則》,認同其中提到的“性能數據應該是透明的,並以標準化格式共享,確保可信度且易於訪問。”
這些努力反映了業界越來越共識,即標準化是提高整個產業效率、透明度和永續性的關鍵。
可以克服的挑戰
資料標準化並非毫無挑戰,尤其是在海上作業中,專業任務和各種複雜的操作使得通用標準的發展變得複雜。資料安全和所有權問題也可能構成潛在障礙。要克服這些問題,需要強而有力的治理政策和協作框架來建立信任並確保順利實施。
隨著船隊採用更清潔的技術和多燃料系統,營運商將需要越來越精細的數據來優化性能並領先於監管變化。數據標準化構成了循證決策的基礎,使營運商能夠規劃改造並建造下一代船舶。
數據標準化不僅是技術上的必要條件,更是推動未來海事運作的催化劑。它能夠立即促進能源效率的提升,為衡量創新成果提供明確的基準,並確保對應用新系統的最佳實踐進行持續監控。接受這種轉變不僅可以確保合規性,還可以為成長、效率和永續性帶來新的機會。透過在當下投資標準化的數據實踐,營運商能夠引領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ENL 免責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其他媒體(航運界),ENL 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