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漲幅趨緩,歐美航線運價7月觸頂?
近期,航運市場運價走勢成為焦點。亞洲船公司高層透露,地中海航線的運價原計劃在本月中旬漲至每大箱7400美元,但實際漲幅僅達到7000美元,這表明該航線運價可能已接近頂點。這項預測主要基於地中海港口貨量並未如歐洲主要港口那麼多。對於歐美航線,隨著航班數量的增加,預計7月1日的運價調整後也將接近頂點。然而,歐洲籍船公司的高層人士認為,儘管運價仍有上漲的可能性,但對未來上漲的信心已不如過去強烈,7月將是觀察市場走勢的關鍵時刻。
有大型貨代公司指出,6月底7月初回到亞洲的船隻顯著增多,運力供給有明顯增加現象,另外旺季提早開始也會提早結束可能,但是船公司還是透過機艙方式穩定運價,加上塞港與缺櫃問題仍舊存在,美東與加拿大兩大鐵路公司工會談判都不樂觀,現在還難斷言7月運價會到頂。
畢竟航運市場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深遠,目前整個航運的供應鏈堵塞問題並非短期內能夠解決。因此,雖然運價在八月可能會停滯不前,但預計仍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對船公司而言,這一趨勢對第三季(Q3)的營收貢獻仍持正面看法。
另一家貨代公司的高層表示,當前航運市場情況錯綜複雜。中東局勢緊張,未見緩和跡象,以色列甚至與黎巴嫩真主黨發生衝突,為區域穩定帶來不確定性。同時,港口壅塞問題嚴重,除了新加坡和中國外,荷蘭、德國等地也面臨嚴重的港口堵塞。部分船公司為了應對運力不足,選擇增加船隻,但這些船隻往往獨自運營,不與其他聯盟成員共享,且掛靠的港口較少,噸位也相對較小。
由於港口擁擠和繞行好望角等因素,航行時間變得難以控制,經常出現自然空班的情況。此外,歐盟對電動車加徵關稅的決策也影響了航運市場。出口商為了規避潛在的關稅風險,紛紛趕在11月調查結果出爐前增加出貨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運價的上漲。
然而,要影響運價並使其停止上漲甚至下跌,目前還存在一些關鍵因素需要觀察。首先,如果歐盟立即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那麼中國出口商可能會減少出貨量,從而降低對運價的推動。其次,終端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是影響運價的重要因素,若消費者購買力大幅下降,貨運需求將減少,進而影響運價。最後,船公司如果大幅增加運力供給,也可能導致運價下跌。
儘管存在這些不確定性,但7月1日仍有漲價空間。特別是歐洲航線是否會依照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MSC的規劃漲至9千美元,下週將是關鍵的決定時刻。
航運業專家指出,SCFI指數已連續11次上漲,四大主要航線及東南亞航線運價均呈上升態勢,價格已接近疫情期間的高點(查看文章:運價11連漲!歐美航線漲幅收窄)。漲幅縮小或下跌都是正常情況,但要注意跌幅是否擴大。目前,市場普遍預計,只要紅海危機持續,運價雖可能有所修正,但大跌的空間相對有限。
航運業內人士認為,集運市場面臨兩大潛在的不穩定因素,將持續影響全球貨櫃船的供需平衡。首先,巴以衝突的持續使得紅海航線受阻,全球貨櫃船供需出現大逆轉。其次,美東碼頭勞資談判久拖不決,怠工壓力日益增大,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此外,新加坡港口的擁塞問題也在加劇,導致今年的航運旺季提前到來,並推動了運價的上漲。分析師認為,這可能意味著旺季會提前結束,而運價高漲的情況預計在9月開始逐漸緩和。
文章來源 航運在線網,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