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歐盟將對進口紡織品全面實施NPE禁令
來源/每日頭條
近日,英國主流媒體《衛報》發佈消息稱,歐盟各成員國日前經匿名投票已通過在紡織品中禁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的禁令。
禁令設定了5年過渡期,期滿後若紡織品NPE的含量超過0.01%(即100mg/kg),則不允許進入歐盟市場。該消息經報道後,引起全球廣泛關注,而作為紡織服裝出口大國,
該禁令對我國的影響也將凸顯。
工業用途很廣泛 環境危害引關注
NPE是工業洗滌和清潔產品洗滌劑中的常用表面活性劑成分,在紡織行業中應用廣泛,並會殘留於紡織纖維之中。服裝中的NPE殘留不會直接威脅到人體健康,
但是NPE可隨着水洗過程進入環境。NPE在水中極易分解出壬基苯酚(NP)等成分。
NP是一種公認的環境激素,它能模擬雌激素,干擾生物的性發育和內分泌,從而影響動物繁育,即便濃度很低也極具危害。而且NP能夠通過食物鏈不斷蓄積,
最終引起人類性早熟以及生殖質量下降等問題。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曾在2011年針對紡織品NPE殘留狀況進行了調查並於當年8月發佈點名的公開報告,稱有三分之二的服裝含有NPE,其中包括許多世界知名品牌。
在各方的長期努力下,禁用NPE已經引起廣泛重視,不少知名服裝企業也開始着手制訂消除有害化學品的計劃。
《衛報》所指的禁令實際就是今年2018年4月16日歐盟以環境保護為由通過WTO網站向成員國發佈的G/TBT/N/EU/280號通報中所指的REACH法規修訂草案。根據草案,
除了已經經過多次水洗的二手商品或回收利用的紡織品可豁免該規定外,歐盟將對進口紡織品全面實施NPE禁令。
禁用NPE成共識 管控措施頻加碼
在全球對消費品「安全、衛生、環保」需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諸如雙酚A風波、塑化劑事件,已經屢屢給生產製造行業敲響了警鐘,各國針對NPE的管控措施也頻頻加碼。
早在2012年7月,德國就提議將壬基酚納入REACH法規高度關注物質清單,同年12月,在第八批高度關注物質清單中就出現了壬基酚,並定義為可能對環境有嚴重危害。
而據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消息,歐盟此次通過的最新禁令則是於2013年由瑞典提出,並受到歐洲化學品管理局科學家的大力支持的。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曾在2013年通過評估計劃確定了8個滿足安全標準的NPE替代品,並於2014年10月將15種NPE類的化學物質列入「重要新用途規則」。
這意味着進口和生產這些物質需提前90日履行嚴格的申報程序,從而可使EPA採取有效的NPE風險防控措施。
社會責任難迴避 綠色製造是出路
雖然NPE危害已達成共識,但現階段禁用NPE仍將給紡織業發展帶來巨大衝擊。歐盟發佈禁令公告後,已有當地企業向歐盟當局提出抗議,表示NPE在供應鏈中用途廣泛,很難遵守。
而我國紡織產業的技術水平客觀上仍與歐盟存在一定差距,即便新規提供了5年的過渡期,我國出口企業的應對之路仍然任重道遠。因此,建議企業:
⑴及時關注安全衛生環保的法規動態。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近年來對消費品中的有害化學物質管控不斷加強,企業對歐洲化學品管理局、美國環保署等機構的科研動態應及時關注,
掌握先機。
⑵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從長遠看,消除消費品中對環境激素有害的物質是企業不容迴避的社會責任,企業應加大「綠色消費品」的研發投入,改進生產工藝,減少有害排放,
加快轉型升級,贏得社會尊重。
⑶完善產品檢測把關。對於限於技術因素而暫時無法徹底避免的有害物質殘留,企業應嚴把檢測關,確保產品質量符合國內外法規標準的要求,避免被國外通報或退運從而造成經濟損失。